修技悟道,我们在路上——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观展简报-下载亚博

下载亚博
日期:2024-07-05
您现在的位置:下载亚博-亚博游戏app > 优秀教师 >
修技悟道,我们在路上——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观展简报

简历

宜宾教育新闻网讯(赵飒)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翠屏区谢光熙书法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宋凯老师的作品光荣入展,展示了翠屏教师的风采。经请示区教育体育局和区师培中心领导同意,谢光熙书法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工作室成员前往现场观展学习。

w020230426531447929698

学书经年,深知闭门造车的危害,同时临帖与创作是每个学书人一辈子的重要工作。如何临帖,怎样从帖中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这是学习书法的我们长期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临帖展就恰好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本届临帖展从中国书协38家团体会员选送的3366位作者作品中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276位作者的552件临、创作品入展。作品涵盖了各书体门类,聚焦经典、内化出新,注重临古涵养和个性表达。作品取法上至商周,下迄清末,甲骨、钟鼎、简帛、碑版、刻石、法帖均有涉猎。本次展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书法界倡导研习传统经典的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近年来业界致力于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特征。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4月4日晚上,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观展学习。

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一层2、3、4、5、6、7、10、11号展厅举行,分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分别展出。每个书体接近两个展厅,每个碑帖的作品放在一起呈现,方便参观者观摩同一碑帖不同的书家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大可小,可细腻可粗犷。同一书家临创作品悬挂在一起,方便学习临与创是如何结合转化的。

       此次展览作品有传统的甲骨文、大篆、小篆等,也有简帛书等书体风格。作品取法明确,注重传承,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注重把握古文字的规律,又注重艺术个性的表达。我们在每幅作品间徜徉,听谢老师给我们分析每幅作品的优劣和细节的处理:起笔方向角度的多样,搭接的虚实变化,落款的格调,线条的老辣,章法的多样等等。在入展的宋凯老师作品前,我们听宋老师讲了自己创作的过程、思考、打磨,感叹创作作品的艰难。也听了参观者对宋老师作品的评价:线条扎实,加入行草的元素,墨色有浓枯,行列有摆动。参观者对宋老师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听着也与有荣焉。

边走边看边学习,不知不觉到闭馆时间,我们却意犹未尽。晚上也还在讨论着。

       楷书展品有传统的晋唐楷书,魏碑,也有明清的文征明等。作品表现书者对字的架构掌握,笔法的运用,字的间隔距离的把握,线条的质量,作品的章法形式多样。谢老师挑选其中写得好的作品,指导我们去体会起收笔的变化,提按的变化等,让我们的临帖鲜活有生命力,而不是呆板的临摹。同时结合学员所学现场指明今后的学书方向:如学颜体中可加入《石门铭》的临习。

       行草书是展览中数量最庞大的一部分,作品多,作者多,爱好者更多。在参观中我们学的东西也很多。起收笔的藏和露,不同书家有不同的处理。线条的曲和直,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转折的方和园,折笔、翻笔和园转的比例处理。映带关系处理,笔势的收放。行草的书写有标准,动态的线条控制标准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含糊的笔法是作品的硬伤。谢老师还提醒我们作者纸笔的选择,笔的弹性运用,墨色的处理。让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感叹书法的博大精深。

三天的参观学习已经结束,但这三天看到的东西,对我们的激荡是巨大的。临帖中不仅仅是笔法、字法,也要关注章法,纸张,笔墨等等。而临帖过度到创作又将是一个艰难的工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相信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思考和灵感,为更好地传承书法文化,更好的搞好书法教学增强了自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亚博游戏app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