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关于开展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23年度阶段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和宜宾市教科所《关于开展2023年度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审暨推荐参加省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要求,现将我区组织推荐申报省市级课题阶段成果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评审范围
(一)省阶段成果奖评审范围。申报省教育科研课题2023年度阶段成果评审范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发文,准予立项的2019~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川教函〔2019〕514号、川教函〔2020〕597号、川教函〔2021〕485号、川教函〔2022〕601号);以及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发文,准予立项的2019~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曾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奖”的课题,研究必须有重大进展且有新成果,方可再次申报。
(二)市阶段成果奖评审范围。宜宾市2018年(含)以来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宜教体函〔2018〕121号、宜教体函〔2020〕191号)、宜教体函〔2022〕204号)可以参加宜宾市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审。
已参加2019-2022年度省、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并获奖的课题,研究如有重大进展,且有新成果的,方可申报本次市级阶段成果评审。再次申报市级阶段成果评审的课题,须在《申请表》中对重大进展和新成果予以说明;区县或市直属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并签章。
二、评审要求
(一)申报省级课题阶段成果奖的要求
2023年5月10日之前,学校课题组负责人必须在四川省教科院网站(http://www.scjks.net/)上,先后点击“课题申报”“课题负责人入口”进行注册、登录,然后点击“阶段评审申请”按提示完成网络申报。其中,“阶段成果评审申请表”需在系统里下载模板,填写、签字、盖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至指定位置;“阶段研究报告”可参考系统中的模板框架,完成撰写后上传至指定位置;附件材料主要包括阶段研究的活动记录、政策制定、文章发表、著作出版和推广证明等,支持不超过5个单独的文档上传(可以是word、excel、pdf或图片;不能是压缩包),但每一个上传文档的大小不能超过20m。每一项课题最多只能申报一项阶段成果,最多只能填报1名 课题负责人和 8名主研人员。具体操作参见系统中的“阶段评审用户端操作说明书”,或联系下载亚博的技术支持。不需报送纸质材料。
(二)申报市级课题阶段成果奖的要求
1.申请表
所有申报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的,均须如实填写《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申请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章。
2.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本项评审的重要依据,主要介绍阶段研究的目标、内容、活动或举措、成果、效果。
3.附件材料
附件材料是证明研究过程扎实、成果真实、效果可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阶段研究的活动记录、政策制定、文章发表、著作出版和推广证明等原件或复印件。
4.材料要求
研究报告不超过10000字,附件材料不超过15000字。凡引用、参考他人成果者,必须提供相应的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本次评审只接收电子材料,不接收纸质材料。电子材料中,涉及签字、签章、发表、获奖等情况,必须以扫描或复印图片的方式呈现;其它内容尽量不用或少用图片;不接收视频材料。如果确有其他图片或视频,可以将其置于正规、公开的网络平台上,并在附件材料中提供准确的网络链接地址。
每项课题报送的电子材料不得超过20m。建档方式:每个课题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区县(市属学校) 课题名称”。文件夹内的材料编号、命名、建档:1申请表、2研究报告、3附件材料。如果附件材料少,则建立一个电子文档,对文档中的内容做目录,依序排列;如果附件材料很多,则可以再建文件夹,文件夹中再建不同的电子文档,如1开题报告、2中期报告、3经验论文、4案例等)。
三、相关要求
1.翠屏区师培中心将于近期聘请专家对今年拟申报省、市级课题阶段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指导,本着自愿原则请相关学校于3月13日前写好《四川省和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并发送到教科室唐敏老师邮箱(419397457@qq.com)以便汇总,具体集中指导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根据课题管理要求,今年应参加省、市阶段成果评比课题的学校(见附件5《翠屏区2023年应参加省市阶段成果评比课题学校统计表》),如不愿参加区师培中心组织的专家集中指导的课题学校也必须在3月30日前按要求写好《四川省和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并发送到教科室唐敏老师邮箱(419397457@qq.com),但不推荐参加今年省市级课题阶段成果评比。
3.凡参加省、市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审的成果均须由翠屏区师培中心组织推荐和审核,并根据修订后的阶段成果材料质量另行通知具体的平台上传时间。请所有课题学校于3月13日务必填写好《宜宾市翠屏区申报省市普教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汇总表》并于3月13日之前将电子文档发往419397457@qq.com。
联系人:刘 川、唐 敏 联系电话:18990997538
附件1: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申请表
附件2: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附件3: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表
附件4:宜宾市翠屏区申报省市普教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汇总表
附件5:翠屏区2023年应参加省市阶段成果评比课题学校统计表
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2023年3月2日
附件1 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申请表
课 题 批 准 文 号 | |
课 题 名 称 | |
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 (不超过9人) | |
成果发表及获奖情况 | |
课题负责人承诺 | 我承诺,对填写本表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有弄虚作假行为或争议,概由本人承担相应后果。 课题负责人(签字):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研究新进展、新成果 (仅已获过阶段成果奖,再次申报者填写) |
填写说明:
1.课题批准文号分别是川教函〔2019〕514号、川教函〔2020〕597号、川教函〔2021〕485号、川教函〔2022〕601号或全规课题编号。
2.填写、签字、盖章后,必须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网络申报系统。
附件2四川省和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标 题
一、背景:课题总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二、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阶段研究进程及活动
四、阶段研究进展与成果
五、阶段研究效果
六、阶段研究不足、反思和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七、参考文献
附件3:宜宾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
申 请 表
课 题 批 准 文 号 | |
课 题 名 称 | |
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 (不超过9人) | |
成果发表及获奖情况 | |
课题负责人承诺 | 我承诺,对填写本表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有弄虚作假行为或争议,概由本人承担相应后果。 课题负责人(签字):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 单位名称(盖章): 年 月 日 |
研究新进展、新成果 (再次申报者填写) | 县(区)教研机构(签章) |
填写说明:课题批准文号分别是宜教体函(2018)121号、宜教体函(2020)191号、宜教体函(2022)204号。 |
附件4:宜宾市翠屏区申报省市普教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审
汇 总 表
学校名称 (盖章) 联系人:联系电话:
序号 | 课题批准文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不超过9人,姓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 是否参加本次省市评审 |
1 |
附件5:翠屏区2023年应参加省市阶段成果评比课题学校统计表
序号 | 科研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所在学校 | 级别 | 立项单位及文号 | 列项时间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学校美育实施的实践研究 | 吴俊宏 | 宜宾市二中 | 省级 | 川教函【2018】495号 | 2018.08 | |
初中分层走班下的数字化资源校本建设研究 | 龙云君 | 宜宾市五初中 | 省级 | 川教函【2019】514号 | 2019.10 | |
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 袁勇 | 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 | 李功兵 | 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基于专业发展联盟的新教师内生力培育实践研究 | 张金莉 | 宜宾市打金街幼儿园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小学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中心建构的策略研究 | 陈刚 |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小学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 邓武林 | 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多维悦读活动研究 | 李敏 | 宜宾教工幼儿园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深度学习背景下农村小学自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陶隽 | 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校园足球区域联动发展实践研究 | 唐小苗 | 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0】597号 | 2020.12 | |
基于幼儿高阶思维发展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秦丽菲 | 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基于”三独”困境下中学共育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 程帆 | 宜宾市六中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 李光杰 | 宜宾市四中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反内卷视角下区域学校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 鲍媛媛 | 翠屏去教育和体育局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 陈彬 | 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以地方特色文化培育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外实践活动研究 | 邓龙学 | 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以一曼精神引领农村中学生道德信仰形成的实践研究 | 熊亚非 | 宜宾市一曼中学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刘正权 | 翠屏区牟坪中心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 李俊 | 宜宾市工职校 | 省级 | 川教函【2021】485号 | 2021.11 | |
高完中校园安全“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程帆 | 宜宾市六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陈彬 | 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 张萍 |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实践研究 | 邓真彬 | 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运用gr教学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 | 赵菊英 | 翠屏区师培中心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情境设计与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 曾德付 | 宜宾市四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臻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宜宾市第十二中学校为例 | 蒋恩德 | 宜宾市第十二中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利用区域资源创设幼儿园班级特色环境的实践研究 | 陈丽 | 翠屏区安阜中心幼儿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关注儿童高阶思维品质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周晓容 | 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初中语文文章体裁知识构建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舒小芳 | 宜宾市六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常态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 胡小兵 |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小学国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 史玉姣 | 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 杨长石 | 宜宾市武庙街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进城务工子女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培育的实践研究 | 凌生龙 | 宜宾市三江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在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提高花样跳绳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 胡康君 | 翠屏区师培中心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数学教师命题能力提升的研究 | 宁海燕 | 宜宾市四中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以诚信友善教育培育学校融信文化的实践研究 | 王刚 | 宜宾市女学街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 胡霞 | 翠屏区师培中心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小学《道德与法治》儿歌化教学实践研究 | 黄靖 |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以一曼精神培育农村中学生道德信仰的实践探究 | 熊亚非 | 宜宾市一曼中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构建农村九义学生责任担当的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 文超 | 宜宾市翠屏区顺南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提高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龚华 | 翠屏区王场中心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国学经典诵读中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 曾向荣 | 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 李强 | 翠屏区孔滩初级中学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农村初中生课堂展示实践研究 | 白术才 | 翠屏区白花镇初级中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思维导图提升偏远农村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 周春燕 | 翠屏区双谊镇成中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寄宿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 刘正权 | 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 | 市级 | 市教科规【2020】191号 | 2020.12 | |
基于图示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陈丽 | 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 市级 | 市教规划﹝2015﹞32号 | 2015.5 | |
学教一体实施精准化教学实践研究(重大课题) | 向庆明 | 翠屏区教育局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践研究(重点课题) | 赵翕 | 宜宾市工职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历史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结合的相关研究 | 沈燕平 | 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诊断及改进的实践 | 傅达宾 | 翠屏区沙坪中心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在初中化学中实验教学中渗透stem教育的实践研究 | 郑家彬 | 宜宾市八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艺术教育与小学各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 杜琳 |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晨读的研究 | 陈治文 | 宜宾市第六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机制建构的实践研究 | 李俊 | 宜宾市工职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 江容 | 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高中化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应用研究 | 刘芳 | 翠屏区师培中心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中小学书法教师“2 1”对话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谢光熙 | 翠屏区师培中心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提升初中“习得性无助”学生心理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严娟 | 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城郊结合部小学中高段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 张甦 | 翠屏区旧州小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
优化学生家长教师间的交叉互动的心理教育策略 | 李兵 | 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 市级 | 宜教体函〔2018〕121号 | 2018.12 |
附件下载:
1.